如果不出意料,再過幾天高考成績公佈以後,高考“狀元”又會成為各地媒體報道的焦點。這種場景已經成了周期性的現象,成了“高考季”的保留節目。客觀地說,高考狀元帶有新聞的某些要素,吸引讀者的眼球;也有人想從高考狀元身上找到學習的捷徑;至於某些學校趁機推銷宣傳自己,藉此提高社會知名度,則是顯而易見的目的。
  結果呢,過度炒作扭曲了教育“教化育人”的本質功能,把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弄成了評價學校優劣的標準。在這種風氣推動下,學校沒有精力關註學生素質教育,教師沒有熱情關心孩子身心健康。高考狀元,成了學校的金字招牌,成了學校攬錢的道具。其負面危害,遠遠大於正面效益。
  狀元固然有成為狀元的原因,但也有偶然的因素,換套考題,可能狀元另有所屬。而且,狀元不具有克隆的特點,每個狀元都有自己成長的路徑。炒作狀元,不會有樣板的價值,反倒為功利教育添火加油。同時,對均衡教育資源,沒有任何實質地幫助。
  再者來說,狀元和成功是兩個概念,成功不一定是狀元,狀元不一定能成功。過度炒作狀元,就堵塞了另一條成才成功的通道。網上流行兩份名單,一份是:傅以漸、王式丹、畢沅、林召堂、王雲錦、劉子壯、陳沆、劉福姚、劉春霖;一份是:李漁、洪昇、顧炎武、金聖嘆、黃宗羲、吳敬梓、蒲松齡、洪秀全、袁世凱;若問哪份名單影響最大,恐怕還是後者。但不要忘了,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,後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。這說明,人生處處有考場,不惟高考獨一份。因此,那些準備深挖狀元新聞的媒體,還是控制一下自己的衝動;那些準備炫耀教育政績的學校,還是保持必要的低調。——你把尖子學生悉數攬入,考上重點名牌大學,有什麼自豪驕傲的呢?
  文/雷鐘哲  (原標題:高考狀元還是不炒為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nwuamlutdu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